构建植根中国的创新方法论

我们矢志成为中国最具创新性和实践价值的战略与组织理论实践研究平台

整合、优化与创新---中国农业企业的产业链模式升级

在轰轰烈烈的产业化运动背景下,中国农业正在从过去几千年分散、低效的小农经营模式逐步走向集约、高效的现代产业经营模式。在这一伟大的进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条更加平等、融通、简练、完善的现代农业产业链正在逐步形成。而通过合理的资源分配实现自身产业链布局的系统升级,也已成为中国农业企业在新的产业格局下寻求持续竞争优势的核心出路。

简而言之,中国农业产业链正在从过去主体之间的不平等走向平等、环节之间的割裂走向融通、产品流通环节的冗长走向简练、专业配套环节的缺失走向完善。

产业链主体的地位从不平等走向平等。在农村土地制度流转改革的政策保障下,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出现,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过去“小生产”与“大流通”、“大市场”间的对接难题。分散的农户通过合法化的群体聚集,逐渐取得了与上游农资、农机企业及下游加工、流通企业平等的组织地位。主体地位间的逐渐平等,将对各产业环节的交易与流通模式产生深远的影响。

产业链各环节之间从割裂走向融通。在过去,由于受到政策与企业实力的限制,农业产业链中科技研发、产品生产、加工、物流、批发与零售等各环节呈现相互割裂的状态。例如种植企业一般不涉足种子研发,而在种子产业内部,基础技术的研究与生产又分别归属于研究院所与种子企业。而随着政策的调整(例如鼓励种子产业的“育繁推”一体化)与越来越多更有实力的龙头企业的出现,正在使产业链的融通与整合成为可能。

农产品流通环节从冗长走向简练。过去的农产品流通从农户开始需要经由各级农产品经纪人、物流运输公司、各级批发市场、零售市场才能到达最终消费者。冗长的流通环节,既使农户的生产规划不能根据消费需求的变化作出及时反映,更使农产品在流通中层层加价,最终导致“菜贱伤农”与“菜贵伤民”的局面同时出现。但随着产业链主体地位的逐渐平等、环节之间的逐渐融通,农超对接、农业集市、网络直销等新型模式层出不穷,“从田间到餐桌”的流程得到极大简化。

专业配套环节从缺失走向完善。集约化与高效率的经营方式,促使了一大批专业化的配套服务企业出现,例如专门专业化的播种公司、收割公司、农机租赁公司等。而“基地+合作社+农户”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出现,也让银行等金融机构更加放心地推出了诸多专门针对农户的融资服务。产业资本与风险投资的大规模介入,更是促使现代农业大张旗鼓向前跃进的主要力量。

在农业产业链变革的大背景下,通过合理的资源分配实现产业链布局模式的系统升级,是农业企业树立未来竞争优势的重要方法,而整合、优化与创新将是主要的升级路径。

路径一:通过直接投资或战略联盟的方式,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实现对产业链的深度控制。

产业链经营的方式具有的多重积极意义,已使其成为国内外农业巨头的首选。它既可以通过对各环节经营的直接参与,实现产品在各流通节点的深度监控从而保障品质,又可以通过内部交易成本的降低帮助企业建立系统成本优势,并将各个环节的增值保持在企业内部,提高盈利能力。

以国际四大粮食巨头AMD、邦基、嘉吉、路易达孚为例,在全球各个区域市场,它们莫不是利用当地产业整合机遇,通过一体化的集团运作方式,从种子、化肥等生产环节到运输等流通环节进行全产业链的构建,并辅助金融手段,从而控制全球粮食市场。在国内,产业链环节之间的逐渐融通,也使中粮、汇源、双汇等龙头企业纷纷尝试对全产业链的涉足。

路径二:对研发、品牌、服务等环节进行侧重投资,通过产业链的优化提升整体附加值。

有数据表明,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为60%-70%,而在我国技术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为12%,与此同时,资金对企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却达到了89%,可见我国农业经济目前仍处在粗放化、外延式的发展阶段。但这也预示了未来通过产业链优化提升农企盈利水平的巨大空间。

目前,农业产业链的日趋完整,使农业企业有条件将有限的资源侧重投入到技术研发、品牌、零售等创造更高附加值的环节。以种子产业为例,在过去,中国种子企业习惯于从国外巨头或国内科研院所直接引进新品种开发市场,简单的“拿来主义”模式不仅使企业经营对国外巨头产生过强的依赖性,更由于盈利能力的低下而丧失未来对研发与创新进行大规模投入的能力。但我们同样看到,仍然有一批类似于中种、奥瑞金等富有远见的企业利用国内已经成熟的种子完整产业链,通过占据整体营收比例10%的研发投入,树立未来竞争壁垒。在果汁饮料、茶产业,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打造具有明晰价值主张的大众消费品品牌抢占产业高附加值领地。

路径三:围绕细分价值定位,选择进入产业链关键环节,创新商业模式。

农产品流通环节简化的强烈需求,以及产业链专业配套环节的逐渐成熟,使企业能够围绕细分价值需求,选择进入产业链关键环节,创新商业模式。例如多利农庄立足种植基地,针对城市里的中高端消费人群,构筑“从田间到餐桌”的家庭宅配模式;沱沱工社定位小众人群,通过自有生产加采买的方式精心组织商品品类,并对冷链有

所涉足的生鲜电商模式;天福园等更加强调参与、体验并以此为主要营收来源的会员制市民农园模式等等。除此以外,一些大城市出现的“周末车载市场”、有机农夫市集等也为只涉足单一种植环节的诸多现代农业企业提供了直接面对消费者的平台……。

在新的农业产业链格局下,整合、优化与创新代表了农业企业实现自身产业链模式升级的三条路径。但在把握农业产业化机遇,顺应农业产业链变革趋势的前提下,企业仍需要首先明确自身发展战略,并根据战略需要进行恰当的产业链布局,如此才能在产业链竞争时代到来时率先树立起系统性的竞争壁垒。

(作者冯小素女士是智邑咨询战略咨询中心高级咨询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