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数字化时代

我们将始终奋战在数字化和平台化理论与实践的最前沿

药明康德——从CRO巨头到医药研发和精准诊断产业平台

新药研发普遍具有高成本、长周期、高失败率的特点,这使得新药研发成了“赌博”。如果一个新药最终能够获批上市并且赢得巨大的市场,药企吃香的喝辣的,风光无限。例如吉利德(Gilead)的丙肝“神药”Harvoni(复方索非布韦),获批第一年销售额便高达 139 亿美元;艾伯维(AbbVie)的修美乐 Humira(阿达木单抗)2016 年的销售额更是高达 160.78 亿美元,且已蝉联四年医药市场冠军之位。如果高研发投入的新药最终临床试验失败,则药企可能惨不忍睹。如2016年年末,行业巨头礼来制药宣布投资90亿美元研发费用的阿尔茨海默症治疗新药研究三期临床试验失败,导致当时礼来制药股价暴跌14%。

事实上,大批药物死在临床前和临床阶段,数亿、数十亿美元打水漂是药物研发的常态。新药研发只有资金实力雄厚的大药企才玩得起,大量的中小药企根本无力承担这样的研发风险,这大大制约医药研发领域的创新。

根据德勤在2017年上半年发布的《研发的新前景?衡量2017年医药创新回报》报告,该会计师事务所对全球12家大型制药企业的持续追踪结果显示,制药巨头们的药物研发投资回报率已从2010年的10.1%下降至2017年的3.2%。与此同时,这些大型药企将一种新药推向市场的平均成本已经从2010年的11.88亿美元(约合79亿元人民币,下同)飙升到了2017年的19.92亿美元(约合132亿元),而且推出一款新药平均需耗时14年。

以辉瑞(Pfizer)、诺华(Novartis)和赛诺菲(Sanofi)这三家在纽交所上市的大型制药商为例,2016-2017两个财年中,辉瑞在研发上的支出分别为78.72亿美元(约合552.7亿元)和76.57亿美元(约合508.4亿元),分别占当年收入的14.9%和14.6%;诺华在核心研发上的支出分别为84.02亿美元(约合558亿元)和83.13亿美元(约合552亿元),分别占收入的17%和16.5%;赛诺菲的研发支出分别为51.72亿欧元(约合400亿元)和54.72亿欧元(约合425亿元),分别占两个财年收入的15.3%和15.6%。三大巨头在研发上的投入都非常巨大,那回报怎么样呢?

虽然每一种药品预期每年最大销售额从2016年的平均3.94亿美元(约合26亿元)增加到了2017年的4.65亿美元(约合30.8亿元),但这仍远低于2010年的8.16亿美元(约合54亿元)。换句话说,制药公司目前研发投入巨大,却不能实现对等回报。

制药行业的这一困境,逐步衍生出专门承接药品生产行业委托研发及委托生产的合同研发服务(CRO)和合同生产业务/合同生产研发业务(CMO/CDMO)的研发生产服务行业。相对于制药企业内部完成研发生产等环节来说,合同研发生产服务行业的主要优势在于能够弥补药品生产企业在研发能力或生产能力上的不足,充分利用资源,提高药品生产企业的研发效率、缩短研发周期、控制研发成本进而降低研发风险。

2017年全球CRO市场规模达到430.9亿美元,增速维持在10-11%。而据中信证券发布的一份研报显示,国内的CRO市场的发展速度更为可观。2007年中国CRO市场仅有48亿元,至2015年就已增长近7倍,达到379亿元,复合增长率为29.47%,远超国际11%的增速水平。预计到2020年,中国CRO市场容量有望达到943亿元。

药明康德正是一家提供合同研发服务(CRO)和合同生产业务/合同生产研发业务(CMO/CDMO)的研发生产服务的企业。

药明康德成立于2000年,正处于CRO产业刚被外资引入国内的阶段。公司创始人李革是一位受过美国教育且极具天赋的科学家。李革在1989年从中国的顶尖学府北京大学取得了化学学士学位。是年李革前往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化学,并于1993年取得博士学位,而后成为了一家位于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市的医药公司Pharmacopeia的奠基科学家,而他正是在那里接触到了CRO产业。在Pharmacopeia公司于2008年被纽交所上市公司Ligand Pharmaceu-tical公司收购后,回到中国的李革萌发了创立一家临床前CRO公司的念头,以专门服务于制药巨头的医药研发需求。他在美国任职期间已对这些企业有了充分的了解。

在一开始,药明康德专注于小分子科学的化学制药行业。如今,市面上大约90%的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和万艾可)都是小分子化学药物。随后,药明康德将其业务拓展至大分子科学的生物制剂领域。生物制剂领域起步于1970年代,其利用活细胞来生产诸如单克隆抗体和基因疫苗等药物。依靠同时耕耘于化学和生物制药领域的优势,药明康德能够提供一系列的服务,这使得它免受专注于细分市场竞争者的影响。

由于CRO本身具有一定的行业壁垒,且总体呈现出强者愈强的局面。药明康德作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企业,占据了行业先机,又有着辉瑞、礼来、默克等一批全球知名药企的客户资源,在国内500多家的CRO企业中,坐稳了第一的位置,业务规模和行业影响力在国内同行中处于遥遥领先地位,在全球也非常具有竞争力。

目前药明康德业务已覆盖从药物研发、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研究直到商业化生产阶段,与各类小分子医药企业的研发、采购、生产等整个供应链体系深度对接,为客户提供从研发、到临床试验、到生产的一站式服务。

一、药明康德向平台转型的成功要素

1、清晰的平台愿景

“药明康德的愿景是成为全球医药健康产业最高、最宽和最深的能力和技术平台,让天下没有难做的药,难治的病。”这是药明康德官网上的企业愿景,这段话出自药明康德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革之口。

对此,李革有过进一步阐释:我们的愿景是使任何人、任何公司都可以利用药明康德这一开放式的服务平台,更快、更好地研发新药,造福广大患者。

药明康德成立7年后在纽交所上市,成为第一家从本土走向国际资本市场的CRO公司。彼时,打造平台概念在李革头脑中逐渐形成。很快,上市第二年药明康德便斥资近1.6亿美元收购美国AppTec公司,布局生物药及医疗器械领域,这是当时继联想并购IBM后的最大海外并购案例。

2010年7月,查尔斯河实验室原计划斥资约16亿美元收购药明康德,但由于收购方大股东反对,双方自愿终止收购。交易终止后,李革对国内媒体说:“一体化平台正是这个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没有查尔斯河,药明康德仍然会实现这一目标,对这我有足够的自信,只不过时间上迟一点而已。”

李革说:“以前的方式是你要租个实验室,招一帮人来,还要废水处理、消防等等。但现在都不需要了,你只需要拿张纸,把你想做分子的结构画一下,拿手机拍张照送给我们就可以。”

他这样描述药明康德:一个提供能力和技术的平台公司,让任何人、任何公司都可以研究发现新药和新的医疗产品来造福病患。李革将其主要作用和特色概括成两个字:赋能。要成为一个具备强大赋能效力的平台是当前战略的核心。

除了“赋能”之外,李革在采访中多次提及了下面这段话:“医药行业里头需要积累,而且医药行业本身是一个失败率大于成功率的行业。很多时候大家都忽略了一件事情:在知识和经验为主的行业中,经验执行部分与知识部分同样重要。”

目前药明康德对如何实现“让天下没有难做的药,难治的病”的愿景有了清晰的布局。药明康德和药明生物分别作为化学制药和生物制药的能力和技术赋能平台,为全球相关医药公司提供全方位的端到端研发服务,帮助任何人、任何公司发现、开发及生产新药,实现从概念到商业化生产的全过程,加速新药研发进程,降低研发成本。而医明康德聚焦于B2C大健康产业领域,致力推动健康管理模式的变革,为客户提供更高水平的精准健康管理服务。

也就是说,药明康德的愿景分解为两个目标:第一个目标“没有难做的药”,通过药明康德、药明生物两个平台来实现;第二个目标“没有难治的病”通过医明康德实现,侧重点在于精准的“诊断”。

新药研发的效率难题让全球制药行业如鲠在喉。在李革看来,以往新药研发基本是在封闭式系统中进行,由大型药企制定规则,决定开发品种,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病人的未来治疗方向和命运,也使全球新药开发的效率持续低下。

“现在新药的数量远远满足不了病人的需求,唯一的办法就是让更多的人可以参与创新,把他的知识和经验有效地商品化。”这是李革给出的答案。

新药研发是一场接力赛,只有当更多的人参与之后,接力棒才有可能传下去。更多的人既包括大型制药企业,也包括只有几个人的研发组织。而让更多的人加入的前提就是参与创新的成本必须降低。

李革对于外界把药明康德比作“医药行业的阿里巴巴”这个做法并不反对,他认为阿里巴巴实现了一个基础功能,大幅降低了个体业主成为商业拥有者的门槛,让创业门槛大幅降低,“实际上这就是给小的业主赋能。药明康德这个平台就是要大幅降低科学家想要自己发现新药的门槛”。

不过二者最大的不同在于,新药开发离不开“实体店”。因为新药开发既离不开研究、测试、生产等诸多环节,同时也必须熟悉和满足严格复杂的监管要求。这是李革坚定地相信药明康德可以发挥作用的地方,“客户把想法给我们,我们给他做实验。”

从全行业的角度来看,大型制药企业虽然依旧是药物研发的绝对主力,但一大批研发型生物科技公司兴起,它们成为最具活力的一批新药制造者,而这类公司的很多人就是从大公司退休或者离职的科学家。但新药研究开发的链条和时间都很长,所以几乎没有人能够跑完全程,这也是李革认为建立一体化平台具备价值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李革希望在药明康德和药明生物的平台上,只要与药物开发有关,各种各样的需求都可以得到满足,知识和经验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商业化。

2、强大的专业能力

根据2018年招股说明书显示,药明康德近15000名员工中,科研人员有11000多人,其中硕士以上占近40%。由众多高学历人才组成的团队所形成的科研能力是药明康德最为核心的能力。

与普通的外包合同不同,医药外包合同中,CRO企业向客户移交的产品主要是各类无形的知识产权,保护这些知识产权不外泄是CRO企业赢得客户的关键。为保护客户权益,药明康德采取了严苛的保密措施,几乎完全剥夺自己研发队伍的发明权和著作权,并限制科研人员公开展示或私下交流科研成果。药明康德与全体员工都签订保密协议,后者不仅有义务将雇佣期内的所有发明和发现告知公司,而且必须声明放弃所有自己创造的知识产权。药明康德与客户的服务协议还规定,所有研发项目的知识产权均归客户所有,药明康德的雇员在互相交流时严禁展示任何化学结构(chemical structure)。

这些保护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药明康德取得了客户的信任。研发项目的直接成果(专利、实验数据、工艺参数等)和大部分间接成果(实验中的偶然发现)权益归客户所有,这导致药明康德自身专利技术积累较少。因此,不能根据专利技术的多少来判定药明康德的研发能力,相反的,药明康德良好的商业操守,可能反而成为其成就平台模式的助力,使大大小小的制药企业更信任药明康德,更愿意与药明康德平台合作。

实际上,经过17年的发展和积累,药明康德已建立了五大支柱能力:小分子新药研发和生产、生物药研发和生产、细胞及基因疗法研发生产、医疗器械检测、基因组学及分子检测。在制药研发和疾病诊断方面的独特能力,成了药明康德发展平台的基础。李革说,做药厂,开发一两个新药对我来说没有很大的吸引力,我们更感兴趣的是继续做平台, 给更多的人和公司赋能,让病人有更多的药。

公司不仅在新药研发领域积累了广泛的知识与经验,同时也在探索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科技,力求将其早日运用于新药研发流程当中,帮助客户提高研发效率,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新药研发的门槛。

3、强大的全球资源整合能力

药明康德虽然是一家中国企业,但利用自身国际背景,突破国内CRO市场的狭小格局,通过本土操作成为成本领先者,实现高速增长。“国际背景、本土操作”是药明康德实现差异化经营、保持高速增长的关键之一。

药明康德的“国际背景,本土操作”战略之所以获得成功,与公司创始人李革夫妇的海外经历有关。李革在美期间曾参与Pharmacopeia Inc.的创建。Pharmacopeia Inc.前身为1993年由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人员组建的Pharmacopeia Drug Discovery Inc. (PDD)。PDD于1995年在美国NASDAQ上市,2004年拆分为专业从事医药研发的Pharmacopeia Inc.和从事医药IT的Accelrys Inc.。2008年Pharmacopeia Inc.被Ligand Pharmaceutical Inc.收购,成为后者旗下的研究机构。PDD是药明康德最早的客户之一,Pharmacopeia Inc.更是与许多美国大型制药企业有新药研发的合作项目,这有助于药明康德与潜在的海外客户取得联系。

药明康德是典型的归国留学人员创业企业,其商业模式与国际主流CRO企业相似,主要面向海外市场,为跨国制药企业服务。药明康德收入的绝大部分来自于美国,其余大部分来自欧洲和日本,来自中国客户的收入非常少。但同时,药明康德研发基地主要设在国内,充分利用了国内大规模、高素质、低成本的研发人才,以及国内给予高科技企业的各种政策优惠,确立成本领先的战略优势。

除了众多国际制药企业的客户资源外,“国际背景”还表现在利用国际资本市场的融资上。药明康德的创业道路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生物制药创业企业(biotech startup)相似,都是创业者以知识产权入股,经过多轮私人融资后在公开市场IPO。药明康德的融资对象多为国外投资者,并于2007年在纽交所IPO。

借助国际资本市场的力量,药明康德得以通过并购手段迅速建立规模优势。药明康德是为数不多的几家借助国际市场力量完成跨国并购的中国企业之一。药明康德2007年上市筹得约1.52亿美元,隔年即1.51亿美元收购美国生物制药和医疗器械研发公司AppTec Laboratory Services.。

公司面向国际药企提供定制化研发服务,秉承立足中国、面向国际的战略方针,在全球多地均有实体运营。多年来深耕新药研发领域,凭借对新药研发产业链条的深入了解和对新药研发趋势的前瞻判断,通过在全球范围内的一系列战略投资,整合新药研发产业链上的各项能力,致力于全面提升在产业链上下游的竞争优势,增加优势服务环节等方式实现了自有平台基础上各项业务的协同效应与快速拓展。

4、庞大的客户群体

药明康德通过大量的投资并购,形成了从药物研发、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研究直到商业化生产的各阶段与各类小分子医药企业的研发、采购、生产等整个供应链体系深度对接的能力。

公司一方面致力于为大型国际药企在新药的研发、检测和生产服务等各阶段提供国际领先的、高度定制化的研发服务,有效降低新药研发的成本和门槛、缩短研发周期、提高研发产能。美国很大比例的大中型制药企业都成了药明康德的客户。据李革透露,在2014年美国FDA审批通过的41个新药中,31个来自药明康德的合作伙伴;2015年批准的45个新药中,33个来自药明康德的合作伙伴;2016年批准的22个新药中有16个。

另一方面,公司也可为初创新药研发公司乃至科学家个人,提供从科研发明到产品研发的全范围服务。通过此种合作模式,公司在长期的专业服务过程中与客户不断加深联系,相互支持和相互依赖,并最终形成稳定可靠的长期战略伙伴关系,促进公司业务的持续、稳定增长。

随着公司业务模式的不断丰富,客户集中度逐年降低,抗风险能力逐年加强,公司前十大客户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从2015年38.7%下降到2018年上半年33.6%。

目前药明康德在全球已经拥有了7000多家客户,有几千个创新项目在药明康德平台上运作,贯穿新药发现到商业化生产的所有过程。

庞大的用户规模是李革认为药明康德能够称之为平台的底气,因为只有大多数人用的时候才是平台。而想要实现赋能,平台需要具备两个核心要素:规模足够大,能力足够深。

 

二、开放式、一体化赋能平台建设

1、通过并购打通全产业链,成就产业基础设施平台

有了清晰的平台愿景之后,药明康德一方面利用CRO业务继续积累相关的经验和能力,另一方面开启了“买买买”模式,通过大量的投资并购,不断充实打造平台所需要、而自身又欠缺的资源与能力。

2007年在美国纽交所上市,有了资本助力之后,药明康德就开始不断放大CRO覆盖的版图,从临床前CRO,向下游临床CRO、CMO延伸,还开始布局基因检测赛道。

而实现这一版图的方式,主要有四种:

(1)直接并购。药明康德主要寻找技术和研发上领先的公司、可以补足自身短板的公司,如2007年收购AppTec、2015年收购NextCODE Health,分别布局体外诊断和基因诊断行业,如并购突破性癌症细胞疗公司Juno、基因诊断创新公司Foundation Medicine、颠覆创新DNA合成技术公司的Twist等等,不断扩大自身业务领域。

(2)与制药巨头合资研发。比如:2012年,与阿斯利康MedImmune合资在中国市场合作开发、生产一种生物创新药。

(3)与CRO巨头合资设立子公司。比如,与全球排名第八的PRA成立子公司WuXiPRA,在中国提供临床服务。

(4)成立风投基金。药明康德主要的投资主体是成立于 2011 年的药明康德一期基金及 2015 年专门成立的毓承资本,管理合计超过 3.5 亿美元规模的两支美元基金,主要针对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领域的公司开展投资,特别偏重于药品、器械、检测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型企业,累计投资企业达到 40 家,包括百济神州,方润医疗,基石药业,Vivace Therapeutics, AltheaDx, Twist Biosciences, Lumo Bodytech, Ivenix, Birdie Biopharmaceuticals, Nurinia, LifeMine, Medeor Therapeutics, Prudence Medical 等。药明康德所投资的项目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以为药明康德的研发服务平台全线布局提供帮助的项目,一类是药明康德的研发服务平台能给予帮助的项目。

2018年5月8日,药明康德作为首只回归的中概股独角兽登陆A股后,又开启了新一轮的暴买模式。仅2018年7月起,药明康德对外投资收购行为就有22起,大部分仍在进行当中,标的公司主营业务大多为开发疗法、分子诊断、医疗器械等等。

通过持续多年的投资、并购布局,药明康德早已将CRO业务延伸至行业上下游产业链,拥有从药物发现到临床前开发,临床试验及小分子化学药生产,贯穿整个新药研发过程的综合服务能力和技术,成为开放式、全方位、一体化的医药研发服务能力与技术平台。

同时,药明康德还正大跨步迈向“业务多元化”。在其投资列表里,还出现了连锁医院、健康数据、人工智能企业的身影。在其提交的H股招股书中显示,募集款项用处也包括“投资及培养保健业界有创新业务模式且有增长潜力的公司”、“开发高端科技,例如运用人工智能的药物研发平台及自动化实验室、医药健康数据平台及机械化学技术”等。

无论是投资还是并购,药明康德的每一步都是在为实现其平台愿景服务。

 

2、为客户提供全产业链的服务,提高对客户的粘性

药明康德原以临床前CRO为主业,经过多年内生增长和外延扩张,目前业务已涵盖临床前、临床中、以及部分下游合同生产(CMO)业务,成为了全球不多见的全产业链的医药研发服务企业。CRO为下游的CMO创造了潜在的客户基础;而CMO客户向上游研发领域拓展,避免后期重复研究,加快药品产业化进程。

在合同研发服务(CRO)和合同生产业务/合同生产研发业务(CMO/CDMO) 联动的商业模式下,药明康德从创新药研发的早期即介入其中,与客户在创新药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持续合作,双方的技术理念和管理体系不断磨合,形成了深度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药明康德的高质量、全产业链的服务明显增加了客户粘性。早在2002年,药明康德便建立了与制药巨头默沙东、强生、罗氏的合作关系,一直延续至今。制药巨头之间相互竞争,但长期共同使用药明康德的研发平台服务,显示出对药明康德业务质量的认可和信任。

三、平台初成与赋能

1、平台初成

目前药明康德为实现“让天下没有难做的药”这一愿景,基本建成了相应的平台,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 药明康德作为化学制药的能力和技术赋能平台。如前所述,药明康德通过大量并购和投资,已经在新药研发、临床试验申报、小批量合同生产等涉及新药开发的全产业链进行布局和能力拓展,成为全球唯一一家可以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的平台。
  • 药明生物作为生物制药的能力和技术赋能平台。药明生物的战略思路与药明康德平台布局类似,同样通过分拆上市,对接资本市场,然后通过资本的力量进行大量并购和投资,在生物制药领域形成全产业链布局,提供药物发现、临床前开发、早期临床开发、后期临床开发及商业化生产等相关服务,形成开放式、全方位、一体化研发的服务技术平台。
  • 化合物库服务平台。未来可能成为科研用品交易平台。

2018年,药明康德集团企业览博网正式发布化合物库服务平台,为研究人员提供更加经济、有效的化合物库设计、搜索、订购和筛选服务。用户不仅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便捷地获取药明康德新颖的筛选用库化合物,还可体验一站式全套的生物学筛选服务,包括生化活性测试、细胞活性测试、蛋白质生产,通过蛋白晶体、生物物理和结构处理实现先导化合物生物物理层面的确认和验证。

览博网化合物库服务平台支持在线绘制或文件导入化学结构式,支持亚结构搜索和模糊搜索,支持利用类药性参数进行结果筛选,支持排除假阳性化合物(pan-assay interference compounds, PAINS)。六个独立属性的参数,如分子量、疏水性参数 clogP 和可旋转键数目等,可作为筛选条件对搜索结果进行微调。一旦确定合适的分子列表,用户即可下载结果,选择合适供应商,提交订单,或者直接在览博网上请求定制合成报价。

览博网化合物库收录了超过1亿化合物,包括现存30万结构新颖的药明康德筛选用库化合物和200万览博网供应商库存筛选用库化合物,以及约1亿基于览博网已有分子砌块和模板分子合理设计的虚拟化合物。

览博网致力于连接全球科学家与优质供应商,创建经济有效的科研用品交易平台。是大型制药公司,还是小型研究团队,都可以利用览博网的化合物库服务平台,缩短化合物筛选的时间,加快推进药物研发进程。”

药明康德副总裁兼化学服务部负责人马汝建博士表示:“药明康德广泛收集市场上新颖的库存化合物,并充分利用我们在化合物设计和合成上的资源与经验,得以向全球市场提供超过30万的库存化合物和可以在4-6周内交付的亿级虚拟化合物,相信这将会给新药研发带来更多新的灵感和分子资源。”

另外,为实现“没有难治的病”这一愿景,药明康德旗下医明康德公司正在着手精准 “诊断”等方面的布局,新的平台正在布局中。

2、平台赋能

平台建成之后,赋能其它企业是其使命,也是平台体现自身价值的必然途径。

作为拥有一体化服务能力的技术平台,药明康德在医药研发领域拥有全面的业务覆盖,既可以为客户提供阶段性的服务,也可以为客户提供从化合物发现到最终药物上市的全方位服务,截至2017年12月31日,药明康德已为客户在研1000余项新药开发项目,并同时支持或承载着包括辉瑞、礼来、默沙东等全球多家知名药企200多个临床I-II期、30多个临床III期及商业化阶段的小分子化学药生产。

药明康德目前拥有包括国内上海、苏州、天津、武汉、常州及美国费城、圣保罗、亚特兰大、圣地亚哥、德国慕尼黑等在内的全球26个研发基地/分支机构,具备向全球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客户提供覆盖新药研发产业链各个环节服务的能力。通过技术领域、商业模式和跨行业协作,构建研发、生产和商业化服务全产业链模式,围绕全球医药研发领域客户需求,聚焦产业协同效应。公司开放式的研发服务可赋能于创业者和科学家,让越来越多潜在的突破性创新进入行业的研发管线,有效降低新药研发的成本和门槛、缩短研发周期、提高研发产能,协助创业者和科学家实现研发创业与治病救人的梦想。

作为一家以客户为中心的公司,药明康德向全球制药公司、生物技术公司以及医疗器械公司提供一系列全方位的实验室研发、研究生产服务,服务范围贯穿从药物发现到推向市场的全过程。药明康德的服务旨在通过高性价比、高效率的一体化研发服务帮助全球客户缩短药物及医疗器械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

药明康德平台让小公司的新药研发从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例如Callidus Biopharma是一家美国初创生物技术公司企业。这家从事罕见病药物的研发的小公司,初创时全公司只有2.5个员工——两位科学家以及一个兼职财务。2012年初, Callidus借助药明康德生物制药的研发平台,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此后,动物模型试验效果确如当初预料。很快Callidus被同属罕见病药物治疗领域的公司Amicus以1.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

在国内,药明康德甚至主要是为初创企业提供研发服务,例如其为华领医药提供了一系列实验室服务,加速华领医药的药物向临床阶段推进。

因为新药研发是一个马拉松激烈赛跑,高投入、高风险。即使像全球最大的制药公司辉瑞,它的研发管线也就几十个产品。几十个产品是满足不了全世界这么多病患的需求。所以与其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几个药上,还不如说把平台能力做强,能够赋能上千家企业共同研发。通过平台支持研发出来的产品、药物可能远远超过任何一家公司可以起到的作用。

在药明康德的研发平台上,一个人有新药研发想法的话,一张纸、一支笔、一张信用卡,就可以开药厂了。他只需要拿张纸,把想做的分子结构画一下,拿个手机拍张照送给我们,我们就可以帮着实现。

没有药明康德这样的平台赋能,小公司几乎不可能真正把想法落实到研发。药明康德超过7000名客户中,不乏Callidus这样的创新公司。随着药明康德平台越来越成熟,与药明康德合作的小公司也越来越多,平台发挥的价值也越来越大。

四、案例点评

由于愿景方向清晰,发展战略选择得当,药明康德平台转型之路总体比较顺利,虽然中间也有部分障碍和曲折。如药明康德2007年在美国上市,筹得约1.52亿美元,隔年即1.51亿美元收购美国生物制药和医疗器械研发公司AppTec Laboratory Services.。但由收购完成后不久,金融危机爆发,AppTec资产严重缩水,迫使药明康德在收购完成当年(2008年)就一次性减记商誉6,050万美元,导致当年公司大亏。严峻的经济形势迫使AppTec中止了生物制剂生产业务,并以250-350万美元的代价裁员约100人,AppTec年销售额也由正增长转为负增长,缩水约19%。但从长期效果来看,收购AppTec对药明康德的竞争力有提升作用。AppTec主营业务包括生物制药和医疗器械研发,与药明康德主营的小分子化学药业务形成互补。AppTec在2007年为超过700家制药企业提供服务,这一广泛的客户网络帮助药明康德在美国这一全球最大医药市场拓展业务。

除了有清晰的愿景和得当的战略规划外,有志于成就产业平台的传统领袖企业从药明康德身上还可以学到如下几点:

  • 对照自身与成就产业平台之间的能力差距,通过多种手段尽快补足能力短板。药明康德一开始只是化学药物的合同研发(CRO)服务提供商,但通过一系列的并购、投资、合作,药明康德成了全球唯一一家覆盖化学制药和生物制药、在新药研发全产业链进行布局的企业,可以为大中小公司甚至个人提供新药研发、临床试验、生产等一站式服务。
  • 善于利用资本市场,但同时不被资本市场左右。药明康德为平台进行产业布局始于2007年在纽交所上市,可以说资本对于推进其平台转型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尽管如此,药明康德并不被资本市场所左右,当纽交所资本市场不看好其全产业链布局、向平台转型的模式,对其给予较低的估值时,药明康德于2015年果断地以私有化的方式从纽交所退市。而后将整个公司一分为三,于2018年分别在新三板、A股和H股上市。平台的成型需要整合大量的外部资源,不仅对资本的利用要采取“以我为主”的态度,对其它资源的利用同样应采取这样的态度。
  • 拓展庞大的客户群。药明康德一开始主要为美国的大制药公司提供服务,客户的集中度非常高。随着平台愿景的确定,药明康德有意识地不断扩大客户群体,除了继续与大制药公司维持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外,还努力扩大与中小公司的合作,至今已积累了超过7000家的客户群体。对于ToB平台,没有庞大的客户群体就不能成其为平台,庞大的客户群体也是平台成型的基础之一。对于ToC平台,则需要有良好的数字通路,由此发展规模化的用户。

 

药明康德平台模式虽然已经初步成型,但要成为伟大平台、真正发挥改造产业的作用,仍有漫长的路要走。

药明康德目前主要以投资和并购方式整合产业链,整合速度慢、合作伙伴可选范围有限、更换合作伙伴不易。在平台尚未成型、在业内号召力不足的情况下,用这一相对封闭、保守、但控制性强的方式启动平台是现实可行的。但在平台已经成型、具有强大影响力的情况下,药明康德应采取更加开放的方式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共同建设更加强大的产业基础设施,并在合作伙伴中采取汰弱留强的筛选机制,保持平台动态升级的活力。作为平台,一方面应要设计好规则,并维护好规则的运行;另一方面应关注整个产业的关键性短板,集中资源进行突破。

近年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突破式发展,为各行各业的产业升级和效率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医药研发领域也不例外。医药研发中含有大量具有一定技术含量但重复性较高的工作,这些工作完全可以被人工智能大量替代。由于医药研发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包括选择开发医疗什么疾病的药物可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现有的研发新药能否治疗这种疾病,能否通过临床试验,等等,而大数据恰恰在这种复杂决策中可以发挥巨大作用。药明康德虽然已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领域有部分布局,但速度偏慢,未来应以更多样、更开放的方式加快这些新技术的引入使用,必将推动平台能力的跨跃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