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萧条中生存 在困局中成长》系列之二:工业品行业

在萧条中生存 在困局中成长 

——战略重构和制度创新成为中国企业生存的基础

 

出生在文革之后的那一代,从未感受过今天这样的氛围,信心严重不足且不断蔓延,政府不断救市却收效甚微,企业危机不断曝光且无可挽回。中国经济所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在外部金融危机的诱因之下,集体爆发。

对于我们的民营工业企业来说,因为大部分都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创业,也许今天、这一次,是我们所经历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经济萧条。相对于我们的那些创建于五十年甚至百年以前的跨国竞争对手,我们面对经济危机和金融风暴的经历和经验太少、太苍白。所以我们会有些恐慌,有些无力应对。而我们对环境的麻木、预警体系的残缺和核心竞争力的缺失会在这场吹尽狂沙始见金的风暴下显露无遗。

如何在萧条的环境中存活下来,如何在艰难中获得成长,是我们所有企业今天面临的核心问题,这种成长更大意义上不是规模的成长,不是量上的扩张,而是我们的内质的改善。据统计,中国的工业品和消费品产业,集中了世界50%以上的低端产能,随着印度汽车和纺织工业的快速发展,随着越南的中低端制造的兴起,随着东南亚和未来的非洲制造的崛起,我们那部分多余的越来越丧失根本竞争力的产能,会更大程度上陷入破产的境地。

所以,选择好我们的产业价值定位,选择好我们每一个企业的细分的价值,培养支撑独特价值的企业核心能力和独特的产业组织模式,去赚取那些平均工业利润之上的利润,成为中国工业企业未来的必然出路。

因此我们觉得,中国各个工业品产业、各个工业品行业中有抱负的企业家,到了重新审视我们的产业和企业,选择我们的独特的产业和企业定位,并全力构造其他国家、其它企业不可模仿的核心能力的时代。

以面料产业为例,面对意大利等国家对奢侈面料的垄断,日本面料产业和企业开始重点发展高科技面料,提供精工时尚的战略价值,而更后来的韩国企业面对欧美和日本的垄断,开创性地提出了时尚平价快速的战略定位,从而成功抢占大部分中高端快速时装客户。而我们,更多的是模仿,除了风格的模仿、技术的模仿,连价值和管理机制也懒得创新,因此我们的工业品产业才会全面的陷入危机,我们才无法脱离好日子里不断拓展规模、坏天气里全盘破产的厄运。

在这个资源、技术、信息高度全球化的时代,和荷兰、西班牙在非全球化时代通过强大的舰队和对殖民地资源的垄断产生的超级强国不同,世界的超级领袖已经不可能再通过资源的独占或者地理位置的优势产生。那些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创新资源整合模式的基础要素——战略的创新能力、制度的创新能力,成为决定一个国家是否是超级强国的基石。

同样,中国工业企业要想在这个绝对全球化的时代赢得优势,扔掉安逸的低成本的“铁饭碗”(事实上它已经破了),重新审视和选择企业的战略价值定位,创新企业的资源整合模型,直到用全球资源在全球竞争,并全面创新和创建企业的制度和结构,才能走出这个寒冷的季节,安度起伏不定的经济风波,赢得璀璨的未来。否则,等待我们的将依然是艰难的生存和迷茫的前路。

 

我要索取